查看: 120|回复: 0

扒扒世界各国的奇葩教育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13 21: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现在世界各大学校出奇创造了各种奇葩课程, 你又知道多少??这些另类课程不仅满足好奇小伙伴的求知欲, 又能增长许多超乎你想象的技能。啥时候咱们国土也开设这样的课程,估计也火热起来!咱来欣赏以下吧!
加拿大14岁女生被停学,原因是性教育体制太奇葩!

不久前,加拿大蒙特利尔市21岁女性乔丹·弗里德曼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张照片,浏览次数已破200万。这是乔丹的妹妹玛利亚的家庭作业答卷。
这份性教育作业题要求学生列举出人们会找哪些借口,来拒绝使用避孕套。
图中性教育作业题如下:
拒绝使用避孕套
请阅读以下性伴侣提出拒绝使用避孕套的理由,然后在句末的横线上填写可能的回应方式。如果有时间,请在本页背面写下你自己拒绝的理由和回应方式。
可能的拒绝方式:


1. 别担心,我吃药了。 我不想染上艾滋。
2. 我很干净的:我又不乱搞,没染上什么病。 X你自己吧
3. 用避孕套感觉不太好,不自然。 怀孕的感觉也不好。
4. 等你戴好套套,心情都被破坏了。 你不戴就等着抱小孩吧,说不定还染上艾滋病。
5. 买避孕套太傻了,我还得藏着不让父母发现。 跟你这种人没法做爱。
6. 戴套套太丢人了。 关老娘X事!
7. 避孕套很恶心,脏死了,我讨厌避孕套! 小孩也很恶心。
8. 就这一次好吗,咱们这么久才做一次。 现在你知道老娘为什么不跟你做了吧。
9. 我今天出门忘带套套了。 我今天出门忘带阴道了。
10. 避孕套太贵了! 治性病、生小孩哪一样花的钱少了?
两年前,玛利亚同学就是因为提交了上面这份,嗯,很有创意的答卷,而被学校勒令停学,那时她只有14岁。
14岁的女生对安全性行为有这样深刻的认识,居然被停学,看来加拿大性教育不但耻度很大,而且评判标准也非常奇怪。
乔丹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为妹妹感到骄傲。”但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几张图竟会在互联网上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她说:“显然这有点逗,大家的热情把我们都吓了一跳。”乔丹表示,许多网友赞同她妹妹对性教育的看法。
美国奇葩素质教育:男女厕所随便进

我在美国读教师执照课程的时候,就在课本上学到,一个人生出来是什么性别是没有得选择的,叫“生物性别” (biologicalsex)。但是,自己可以选择认同一个性别,自己认为自己是男的,就是男的;自己认为自己是女的,就是女的,不必受生物性别的束缚,这叫“心理性别”(psychologicalgender)。(留意英文里面,两个“性别”用的是不同的单词。)现在,连性别之分都干脆变成跟“种族隔离”一样属于要取消的事情了。这真是对人类道德文明的一大挑战。昨天,我们学校一个历史老师在班里面举行了一次围绕AB1266法案的讨论。我旁听了几分钟,有几个男生几乎是声泪俱下地控诉说:
“性别隔离太可恶了!没有人权啊!我想穿女生的胸罩和内裤,不敢去买,只能够去偷,又怕给人发现!!”


有个女生说:“性别隔离一定要消除,就像林肯当年解放黑奴一样!现在男生不可以穿裙子,不能戴胸罩,会让人歧视,说他们变态,这是非常变态的事情!我们都是人啊,人就必须平等,要整合,不要隔离!”另外一个女生说:“我认为,在更衣室里面建隔间,装上门,让每个人关起门来换衣服,是对易装癖和变性人的最大侮辱!这等于明白地告诉他们:你们是变性人,不正常的,所以要关起门来换衣服!”
我听得目瞪口呆。艾玛,美国的“素质教育”太奇葩了,我是封建遗老遗少,没法适应新世纪的新思想啦!不知道美国的私立学校有没有这样的奇葩,希望没有,否则,中国那些有钱人纷纷把孩子送到“素质教育”的故乡美国,却要面对这么精彩的“融入美国文化”的挑战,恐怕会有点难度啊!
日本奇葩教育:孩子打架老师默许!但结果却......

如今家家都只有一个宝贝,爸爸妈妈生怕孩子受到一点委屈和伤害。3岁前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自然备受呵护。不过宝宝总归要长大,需要交流,需要学习,需要自己面对种种挑战和矛盾。当你的孩子在学校与他人发生冲突,你会如何处理呢?
要在中国,估计早就找到学校,向老师抱怨了。而最近,一位在日华裔妈妈在网上吐槽:在日本上学的4岁儿子经常被班里的一个孩子欺负,每天都会挂伤回家,要么额头出现擦痕,要么是腿有淤伤,妈妈非常心疼。
华裔妈妈一开始以为老师不知道,后来她实在忍无可忍,到学校将情况告诉孩子的老师时,老师的回答让她很吃惊:“是的,我知道你儿子跟别人打架,并且你儿子占下风。不过请原谅我们不能阻止,因为这是孩子的社会性行为,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要让孩子自己处理冲突,而不是通过家长或老师来解决。我们对待其他孩子的冲突也是如此的!”
“如果被打伤了或者发生严重的后果怎么办?”
“当我们发现他们可能会发现严重后果时,就会让他们停止。但我们不会从一开始就阻止,过早地介入,那样孩子只会依赖大人和老师,并且学不会自行处理冲突”。
     慢慢的,这位华裔妈妈也发现不少日本家长持有相同的态度。两个孩子打架,他们只是站在一旁看,不帮忙也不阻止,除非孩子出现了危及安全的行为,大人才会喝令孩子们停止下来。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日本的孩子们大多能自行解决与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不需要大人们的帮忙。小编说这个故事,并不是推广这个教育方法。只是其中有一些观点值得中国父母思考。



在日本东京的汤岛神社,人们在许愿墙上挂祈福木牌,为学生考试祈福

再富,也要苦孩子”!德国“奇葩”教育理念值得父母深思!
“再苦不能苦孩子”是我们中国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观点之一,然而在德国,家长们大多都秉承着“再富也要苦孩子”这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很多中国家长不能理解这种“残酷”的德国式家庭教育,但事实上这种教育也有其合理之处,也值得我们中国家长借鉴一番。下面来看一看德国式家庭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吧!

不给孩子现成的财富:在德国,许多有钱人已经认识到,坐拥万贯家财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让年轻人轻易得到巨额财富,就有可能将他们推向堕落的深渊。对此,德国人认为:“父母的钱,我无权拥有,也不想拥有。父母把钱用在社会需要的地方,不用在我们的享乐上,这是明智的。父母给我们留下了奋斗的机会。有一天,我也会通过奋斗拥有自己的财产,获得如同父母一样成功的喜悦根深蒂固的规则意识
在德国人心目中,有这样一个观念:良好的品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体现在具体的品德修养中,就是不要求孩子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而是要求孩子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德国中小学校里的思想品德教育,一般称为“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者“社会化过程”。其目的不是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或者争当舍己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核心观念:热爱生命、公正平等、诚实、守信。 德国的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品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而这,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修养培养至关重要的。 不仅如此,多数德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是非对错。此外,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在大家共同参与的游戏过程中,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德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养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在德国人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跟自重与尊重别人、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德国教育让孩子能独立思考
十岁的儿子喜欢自己做吃的,常在放学后问可不可以做蛋糕,只要答应他,什么都不用操心,过一会儿,蛋糕就能端到跟前请妈妈品尝,味道都相当不错。 有一回,他很自豪地宣称:“妈妈,今天我来做饭。”之后翻菜谱,跟他爸到超市自己选材,回家后就在厨房忙上了。从饭前汤到苹果汁,从正餐到各自点的饭后甜点,做父母的只管享受。正餐是很正宗的德国饭,煮猪肉、土豆面包团子和紫包心菜。你别说,味道还真地道。上甜点时,儿子在一旁嘬着一根冰棍,看着老爸老妈享受他做的晚餐,很满足的样子。 跟国内婆婆打电话提到这事,老太太也挺高兴,觉得小孩子应该锻练一下。老太太又问孩子正在做什么?告诉婆婆,儿子在给小雪人织一条小围巾,这是学校手工课的作业。老太太乐了,直说德国学校的教育方式很好,能让孩子从小学到不同的东西,不像国内死读书,将来长大了什么都做不来,全要靠父母。 婆婆的话引人深思,其实在国内和国外生活的小孩差别最大的是成长的方式不同。德国家长一般关心孩子在学校里开不开心,喜不喜欢去,为什么。
瑞典教育的“奇葩”现象

书包里只有三个本:初为孩子准备书包,就令我惊讶不已。瑞典学生的书包轻得让我难以置信,只有日记、英语(语文)、数学3个本,其它教学物品都放在教室里学生自己的盒子中。日记本很特别,每学期一本,每天一格,每周两页,主要用来记录老师讲课内容和学习日记。老师每周在上面写下对学生的评语,提示下周注意事项。每用完一页,孩子沿虚线撕去一角。孩子的在校情况可以从日记本上一目了然。
音乐使幻想插上翅膀:瑞典小学课程在时间安排上也很有意思:每天上午三大节课,孩子精力最集中的第一节课长达80分钟。整个上午只有20分钟的室外活动时间。但孩子们并不因此感到难耐,因为第一节课结束前,还有20分钟的“音乐欣赏”。这时,老师让学生关闭室内的主灯,孩子们马上习惯地坐卧在木地板上(教室内温暖洁净,鞋子放在外面),静静地听着优美乐曲。老师此时的要求比上课还严格,学生不能随意说话和走动。
芬兰教育为什么敢称全球第一?

芬兰教育,堪称征服世界的“奇迹教育”。 芬兰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芬兰的高等教育,几乎被每一届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最佳。教育已然成为芬兰最炙手可热的品牌。芬兰是全球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假期最长的国家。世界各国教育机构竞相来到芬兰,为的就是汲取“教育第一”的经验。,理念决定境界,境界决定行为。所以,颇重要的,身在教育其中的我们,当静下心来,体悟其教育的精妙,反思我们自己的行走,力争自身哪怕些许的改变,以期还孩子最好的教育。

印度读私立成风潮

印度有约2.6亿学龄儿童,数量是世界之最,但在“免费强制教育”(类似中国的义务教育)上的投入却不到GDP的4%,公共教育资源的缺乏可想而知。2019年数据显示,印度的平权教育法案(2009年)颁布已有10年,但只有不到13%的学校达到法定标准。由于公立中小学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差、教师不足、制度缺失、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堪忧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充斥着对公立学校的批评与不信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10-13 16:15 , Processed in 0.0897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