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2|回复: 0

学心理学必须要了解的生理学基础

[复制链接]

4

主题

6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2-12-12 15: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在前面:你是不是对心理学很感兴趣?我也是!心理学作为一门带有“神秘色彩”的学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基本围绕着心理咨询、梦的解析、心理暗示、微表情甚至算命等科学或不科学的概念之中,但实则只是冰山一角。本文是心理学学科逻辑的部分内容,全文还在更新中,请移步文末收藏关注
PS:这份资料也是大四毕业后才开始整理的,也是对自己的一份回顾与保存,这份基础知识篇只希望能够给一些觉得有用的同学提供一点点借鉴与参考。欢迎有兴趣的同学一起学习!多多探索与了解新知~
PS:学识有限,本文仅为学习过程中知识观点及参考资料整理,未作详细阐述,有错漏以及不详之处,烦请见谅,欢迎交流~
生理学基础部分

心理问题可以影响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同样也会影响人的心理。心理过程很大程度上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心理学受哲学和生理学影响很深,直至几个世纪前,心理学才脱离哲学的附庸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了解生理学对理解心理学基础有着重要作用。


(一)视觉系统

(1)人眼(把光波转化为神经信号)
1、人眼构造由外往内包括:角膜、房水、虹膜、瞳孔、晶状体、睫状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中央凹等;


2、由目标物体反射的光线由角膜进入,过房水,再通过晶状体通过改变形状聚焦物体,变薄聚焦远处,变厚聚焦近处;再利用虹膜肌肉张缩改变瞳孔大小以控制进入光线量,由玻璃体,投射到视网膜;视神经把来自视网膜的神经信号送至大脑加工(视网膜的双极细胞 -> 视神经节细胞 -> 大脑枕叶);


3、从光能到神经信号的实现:通过视网膜上对光敏感的锥体细胞杆体细胞内的视觉色素;锥体细胞主要在中央凹,主要感受物体细节和颜色,在强照明下起作用(明视觉);杆体细胞主要辨别明暗,在暗光照下起作用(暗视觉);




4、盲点: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区域,无感受细胞,但通常大脑可以从盲点周围区域的感受信息填充盲区


(2)大脑的加工
来自双眼的每条视神经在视交叉汇合并分为两束,一半视神经将传递到身体同侧,内侧视神经将交叉越过中线进入大脑后侧,直至视觉信息进入大脑枕叶的视皮层。
(二)听觉系统

人耳(把声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
1. 人耳构造包括:外耳道、鼓膜、中耳耳室、内耳耳蜗等


2. 声波通过外耳,由外耳道传入引起鼓膜振动,从而激活内耳小骨,将振动带到耳蜗,并使管道内液体流动,从而对耳蜗中基底膜上的神经末梢产生刺激,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


(三)嗅觉系统

鼻腔中的嗅觉感受细胞收到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将信息传递给大脑中的嗅球。
而研究也表明当人们头部遭到打击时,向嗅球传递冲动的神经细胞轴突会受损;并且嗅觉与味觉联系紧密,一些遭受嗅觉障碍的人常常失去食欲


(四)味觉系统

舌头的表面布满了乳头,使得舌头表面粗糙不平,乳头中有成束的味觉感受细胞(味蕾),且单个感受细胞对酸、甜、苦、辣、鲜(味精,谷氨酸钠)中的某一种反应最为强烈。味觉感受器最能抵抗外来损伤,更新频繁,很少有人永久失去味觉。


(五)触觉与肤觉系统

1. 皮肤是一个多功能器官,除了保护身体免受外界损伤、保存体液和有助于调整体温外,还具有产生压力、温暖与寒冷感觉的神经末梢,且不同部位敏感性差异非常大;
2. 性感区(性欲发生区):引起性冲动感觉的皮肤区域,不同个体对性感区的唤醒潜力不同,主要依赖于所习得的联结以及该区域感受器密度。


(六)前庭觉与动觉系统

1. 前庭觉:主要反馈头部如何根据重力作用定位。其实现主要通过内耳中液体的流动压迫纤毛而导致纤毛弯曲实现。球囊和椭圆囊反馈直线上的加减速信息,三个相互垂直的半规管反馈任何方向上的运动信息;
2. 晕动现象:视觉系统和前庭系统的信息相互冲突时产生;
如坐车看书容易恶心(视觉提供静止信息,前庭觉提供运动信息,相冲突)
3. 动觉:反馈身体运动时的信息,主要借助于关节中的感受器以及位于肌肉和肌腱中的感受器,如闭眼判断手中物体尺寸。


(七)痛觉系统

1. 内啡肽(内源性吗啡):与受体位点结合,控制痛觉体验;
研究表面内啡肽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针灸和安慰剂产生镇痛效应的原因;
2. 门控理论(提出者:罗纳德·梅尔扎克):脊髓中的细胞像神经闸门一样切断和阻止一些痛觉信号进入大脑,而允许其他信号进入,大脑和皮肤中的感受器向脊髓发送开关信号;
紧急情况忘却疼痛


必看!心理学发展历史可查看:
必看!全学科逻辑可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10-15 10:38 , Processed in 0.0841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