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2|回复: 0

为什么说当代的孩子没受教育?(1)

[复制链接]

4

主题

7

帖子

1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5
发表于 2023-1-16 16: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完全不靠西方理论(中国自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脉络),那么一肚子西方理论的人除了有命当老师,其他人都不靠肚子里的理论吃饭,即约等于没受教育!即都干些“等级不高”(今天的教育目的和求学目的似乎是提高等级,尤其是提高社会等级)的活计!
​​那么,一肚子西方理论的教育人士形成的庞大队伍,他们在做着怎样的愚民细活(就像南方人对田地的精耕细作)呢?
“内卷”的风气是手段之一,就像商业因培养各种需求而鼓动发起的各种时尚旋风,而被内卷的家长们通常也是各种吃穿玩儿时尚的参与者!——所谓思维惯性。
等级的鄙视链是手段之二,今天的教育目的——至少是一些班主任(眼之所见)提供的目的——是超越所有,登上级顶,而不是思维建设,取向建设,团队建设,最终向社会输送一大批从骨子里就想着踩在别人肩上、唯利是图、尖酸刻薄、漫无目的(社会层面)、腹内空空的草包,孔子称为小人的人。
封堵儿童受教育流动性是手段之三,所有被内卷,被等级抛弃了的儿童几乎不能转学(当然也裹挟各种社会其它因素,比如房地产/地区人口捆绑,户籍/房地产捆绑等等),必须一个萝卜一个坑从一而终,使等级鄙视链足够发芽开花并蔓延全境,形成世世代代的势态(到目前已经影响二代半了)。
收窄学生进入社会通道是手段之四,过中考高考的关卡在庞大基数的学生面前是一个狭窄的路口,从恢复高考急需人才、人口基数8亿时可以接受的狭窄,到毕业生自谋职业、人口基数14亿变得无法接受无法容忍的狭窄,这样窄的通道用在国家小人口少的地方也许可以,而用在泱泱大国,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绝对化应届毕业生(主要过关口群体)的年龄条件,这是另一个收窄,这种收窄把“终生学习”这个中华民族的风范大大地压缩,大量的年轻人在中学不再热衷学习和探索,在高考以后不再有实质性的学习行为,不再传承“实践出真知”这样的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的精神,再加上等级鄙视链的全体心理影响,这种收窄如同房地产商业蓄水,教育的高等身份塑造这种精神翻倍模式,如同房产“买到就是赚到”这种财富翻倍模式,形成一个行业碾压式高高在上的局面,为此行业用外来文化支撑经济能力提供足够的循环体系。
大多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思维惯性来源于认知植入,对一个国家来说,认知植入就是文化殖民。
大多人本性恶的东西不需要教育发扬,甚至要扬善弃恶,启智罢愚,而等级鄙视链却极大地激发了人本恶的属性,使国民相互践踏的行为日趋喧闹!
​流动性是大自然的属性,是人与自然的互动属性,是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必然的属性,是“树挪死,人挪活”的古老经验,但是在教育环节里,流动性的封杀是一种暗暗的冰封,是青少年不得幡然醒悟的桎梏。

​无知的家长们和无知的孩子们正在供养一个庞大的、被称作心田园丁的队伍!而大家忍住内卷的伤心,正在一起其乐融融地做着被殖民的事情!
​据我所知的中国文化下的孩子,在百代人的延续下形成的高维度头脑传承,正在穿着西方文化这双小鞋,这双鞋如此之小,以至于中小学生乃至家长们的精神不断遭受折磨,甚至异常。

​大国的大思维怎样建设?经济大国的大思维怎样在传统的系统中发掘?家长们不思考,就意味着你要跟风,去跟随那个其实是中国经济起飞时的、于现在早已落伍了的时尚,去跟西式头脑在大学校园已经迭代100多年5代半人(按20年出一批新师资算)的、不断在蔡元培们基础上收窄认知的去化实践的教育闭环里形成的僵化认知,孩子们自然等于没教育,甚至不如没教育,因为他们的头脑早已不再是“空杯”,他们不再是一张白纸。
周期率的一个意思,就是世界没有永动机,世界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一时好的理论推演不会永恒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10-13 20:54 , Processed in 0.12183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