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4|回复: 0

看完韩国、日本失败的教育史,中国孩子的未来在哪?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1-16 16: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娃养的心累了,有时候经常会发自内心的感慨,什么时候可以像国外一样,把学业看淡点?让孩子更轻松大人更省事?

事实上,通过什么方式养娃,更多是由社会经济、文化、选拔体制共同决定的。

真要硬搬“别人家”的教育模式,不见得成功,还很可能水土不服。这一点,看看日本和韩国就知道了。



韩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内卷最严重的国家,没有之一。虽然只有五千多万人口,可巨大的教育压力相较咱们国家却过犹不及。

据报道,韩国参与课外辅导的学生人数接近80%,高居全球第一。

他们早上7点出门,直到深夜10点,大部分学生才结束补习班的全部课程。平均要学习13个小时,每晚只能睡5.5个小时!



而大多数普通家庭每个月仅补习班的花费,都要超过100万韩元(约5600元),甚至有的家庭超过了300万韩元(约17000元人民币)。

为什么韩国教育这么卷?

韩国的就业形式十分严峻,孩子们想要出人头地,进入大公司,必须考上名牌大学!只要高考成功,进入名校,一辈子都受益,这让所有学生们都不得不以“你死我活”的战斗心态拼命学习。

但现实情况却很扎心,无论多么拼,参加多少补习班,大部分韩国的孩子注定是陪跑者,因为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太多的其他因素干扰,而这也是教育内卷的悲哀之处。



韩国政府也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现象,进行了多次类似“双减”政策的改革,其结果也是以失败告终。

直至今天,韩国的“教育内卷”依然未有所改善,甚至愈演愈烈,令人惋惜。



再说说邻国日本,1980年之前,日本的教育内卷程度和韩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发展,众多家庭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课外补习班上,群众哀声哉道。

为了顺应民意,日本政府颁布了《学习纲要》,强调让学生过上“宽松而充实”的生活,不再为了考试而考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宽松教育”。



内容包括降低课业难度,减轻学生负担,不公布成绩,不对学生进行排名,学习内容减少三成,上课时间缩减一成等等。

减负原本是好事,但问题是日本这一次减的太狠了。

随便举几个例子,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小学生不需要学习任何文化知识,老师也不授课,就是哄着孩子玩。

高年级的课时量和作业量砍掉了30%,孩子所学的知识量却越来越浅,孩子们觉得学习和成绩并不重要,自然不会将时间用在学习上,街道小巷的游戏厅都是他们的身影。
时间一久,孩子们也毁的差不多了。



而日本有钱人家的孩子上的都是私立学校,是不受政策影响的,他们的孩子刻苦读书,上各种补习班,毕业后纷纷进入了高收入阶层,这让日本的普罗大众感到彻底的绝望,阶级对立越来越严重。

原本可以无限拉近这一距离的国民教育,却成为了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时间来到2016年,日本政府发表“去宽松化”宣言,公开承认了“宽松教育”失败。

但那些在“宽松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中,许多人变成了一群即缺乏专业能力,又毫无上进心的“低欲望”族群。



由于人才出现严重断层,那些曾经叱咤国际的大型日本企业日渐势衰,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日本的经济也从此一蹶不振。

直至今日,日本也没有从“宽松教育”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咱们中国的现状,不用多说。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之大,绝不输给日本、韩国,社会环境更是如此。

能不能考上重点大学,走的可是两种完全不同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们“不得不”鸡娃。



双减已经实行了接近一年半的时间,政策内容正在不断完善中,也是借鉴了韩国与日本的前车之鉴,少走了不少弯路。

同处亚洲国家,社会背景相似,虽然关系谈不上多友好,但日韩两国的教育史的确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不能像韩国那样逼得太紧,一切以成绩为尊;又不能如同日本那般放得太松,毁了孩子根基。双减政策正竭力向这方面靠拢,但效果还是有些差强人意。

所以我非常理解当下的中国父母,他们不是不愿给孩子宽松快乐的童年,而是根本不敢。

也许再过几年,当体力和脑力劳动者同样受人尊重,职业歧视真正消失时,中国父母鸡娃的热情也会慢慢冷却下来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育也是一样的。如果能够摸索出一套真正适合中国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那就再好不过了。

毕竟教育改革影响的是一代人,以牺牲一代人作为代价,是不能承受之痛。

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我们家长,都应该心怀敬畏,慎之又慎,避免重蹈日韩的覆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10-13 20:54 , Processed in 0.0933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