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9|回复: 0

大学教育的本质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4-24 15: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大学之前,我对于大学的想象是“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师云集,思想碰撞,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感悟,对未来充满希望。
不过接下来我要说的,可能要颠覆你对大学的所有想象。
首先,大学教学并不会让你学到太多的知识。大学大学,大不了自学,是有道理的,如果将自己完全交给大学老师和课堂,很可能学不到什么东西。这是由于大学老师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教学,而是做科研、发文章,教学也只是作为大学老师的一个环节而已。这和高中就很不一样。在高中,老师的KPI就是升学率或者是学生的成绩,所以高中老师会尽自己所能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成绩;而大学老师由于缺少在教学方面的监督和激励,大部分老师都会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己的科研项目,只要保证自己教的学生不是太多挂科就可以了。同时,很多包括我本科院校在内的诸多985、211和双一流高校的教师面临“非升即走”的压力,要想留下来只能不断发文章,教学对于大学老师来说是一个边际收益很低的环节,既然如此,自然也别期待你会从大学课堂中收获太多的东西。
但即便如此,我在大学时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虽然在课堂上,老师更多的只是照本宣科将教材中的内容原封不动的传授给你,但让我至今仍很感激的是,一旦我有任何问题想找学校的任何一个老师,只要发个邮件或是打个电话,老师马上非常热情的帮我答疑解惑,有的不方便电话交流的就会找我面谈。很多在当时获得的科创比赛的国奖、省奖以及学业上的问题的解决都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前提是你要学会“主动”
第二,大学是在筛选人才,而不是培养人才。进入大学之前要经过高考的筛选,这是大学的第一层筛选,这一层的筛选机制是通过高考筛选出智力高、会考试、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人,并由此将人群分成所谓的“985”、“211”;进入大学之后,面临的是在缺少家长和老师的监管的情况下,保持自律和努力,来应对大学里的各种考试、人际交往、竞赛和社会实践等,这是大学的第二层筛选,是通过大学的各种机制筛选出有主动学习能力、会考试、肯努力、有一定情商和智商的人。这时候可能有人质疑,大学这不是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吗?但实际上是,优秀的人本就优秀,大学正好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让其快速成长,因为大学很难让一个不想努力的人努力,也不会让一个不愿进步的人进步
同时,学分与考试成绩的畸形化也让一个真正想学习的人得不到足够的激励去努力学习。“Grade inflation(分数膨胀)”在国外非常常见,在国内也成为一种趋势。大学和学生在分数方面目标一致,一方面,学生希望得到更高的分数,以此作为日后深造或是找到好工作的筹码,另一方面,大学希望有更高的毕业率和就业率,来获得更多的报考人数和政府支持。“分数膨胀”成为了消费主义盛行于大学的产物。从取得好成绩来说,努力学习的机会成本变高,因为很多人平时并不努力,完全靠考前突击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第三、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严重脱节。据统计,2022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突破一千万,但毕业后失业率接近20%,“毕业即失业”在近几年尤为显著。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影响导致社会需求的工作岗位减少,而另一方面,大学生人数逐年增长,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同时由于最低工资法和毕业生工作偏好,导致低工资是不被允许的或无人竞聘的。但大学生群体在大学教育下,不仅缺少工作专业技能,在工作沟通协作方面也显得经验不足,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



高工资导致的结构性失业

对于国内知名高校,情况也并不好多少。虽说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更愿意从名校招聘人才,但这并不代表名校毕业生有足够的能力胜任相应的岗位要求。即使是凭借名校背景和出色的面试表现成功入职,仍然需要重新学习,因为工作中的很多能力,大学不会交给你。大学不会教你如何和领导与同事相处,不会教你如何有效沟通,不会教你工作的专业技能,这一切都需要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慢慢领悟,我很多在大学混的很好的同学进入职场后都被“毒打”过,问题就在于,如果我在大学取得好成绩是否在社会中就能取得更高成就,如果我在大学中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拿奖学金拿到手软,是否在工作中就会有更突出的表现,答案可能都不一定。大学教育就像是45°夹角的力,它会让你进步,但仍然有一半是不做功的
大学引导你成为一个科研型人才而不是技能型人才,它让你成为一个各个领域都懂一点的通才而不是在某个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专才。中国经济在几十年迅速发展,导致中国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其实不仅是中国,全球各个国家深度参与社会分工,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精细化社会分工下,专才比通才更有优势。大学的教育更像是为你今后从事某一专业领域打基础,让你在社会中想要学习某一领域时更加如鱼得水。
看到这是不是对大学有些失望,但我依然热爱大学并怀念那段时光。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在大学,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人,认识了我的初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了很多好玩的事,锻炼了我的品格,让我快速成长和成熟,可能这就是大学对于每个人生命的馈赠。
如果要给大学生一些建议,我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在大学期间尽可能多的去尝试,去探索,快速地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科研、摄影、英语、游戏等等,不管哪个方面,找到你的兴趣点。说起来容易,其实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大学之前的十几年的教育都只在教我们做一件事,那就是好好学习,老师也好,父母也好,他们大部分只关注你的学习成绩。如果这十几年的时间你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想要大学四年发现兴趣其实并不容易;第二,在你所专注的领域深耕下去,很多牛人都是在前期做了足够的积累,有了自己的优势,才产生更大的力量,包括马云、俞敏洪、刘强东等等。而这一深耕的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它构建了属于你自己的比较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让你不管是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以强大的信心和底气做成一件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10-14 04:02 , Processed in 0.73326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