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1|回复: 0

「五凉文化」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的凉州石窟(天梯山石窟 ...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6-21 17: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威大马文化传媒 NO.0069 - 西北胜迹




▲拿着“马踏飞燕”的文创雪糕与武威天梯山石窟第十三窟拍照留念(拍摄:武威大马文化传媒)(拍摄地点: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

五凉文化,是《十六国春秋》中所记载的五个以“凉”为国号的政权: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
以五凉文化为主,十六国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①阶段:前凉、成汉、前赵、后赵;第②阶段:前凉、前秦、前燕;第③阶段:后凉、后秦、西燕、后燕;第④阶段:南凉、北凉、西凉、西秦、胡夏、南燕。
这五个凉国在其发展阶段所创造的文化,被统称为“五凉文化”。在"戎狄交侵,中州板荡"的危难之际,唯独凉州安定。以张轨为代表的统治者对"中州之士礼而用之"凉州一跃成为"多士之邦",学术交流空前繁盛。
人们著书立说,尽情释放着自身的才华。许多作者和著作被载入《晋书》、《魏书》、《北史》、《隋书》、《凉书(已佚)》等古籍中,对后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大臣房玄龄御撰之时在《晋书》中这样评价张轨的功德:“周公保之而立功,士彦拥之布延世。挚虞观象,记洪灾之不流;侯瑾觇泉,知霸者之斯在。匪唯地势,抑亦有天道歙!......“三象构氛,九土瓜分。鼎迁江介,地绝河濆。归诚晋室,美矣张君。内抚遗黎,外攘逋寇。世既绵远,国亦完富。杖顺为基,盖天所佑。”......“轨少明敏好学,有器望,姿仪典则。”毫无疑问,五凉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武威历史文化。
武威市境内,名胜古迹数不胜数。五凉胜迹也保留下了很多,今天笔者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北凉沮渠氏建立的武威天梯山石窟。
武威天梯山石窟,古称凉州石窟、凉州大佛窟、凉州南洪崖窟、凉州洪元谷大云寺、凉州广善寺。凉州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北凉,由北凉王沮渠蒙逊召集凉州高僧昙曜而开凿。《十六国春秋·北凉录》这样记载凉州石窟:“先是蒙逊王有凉土,专弘事佛,于凉州南百里崖中大造形象,千变万化,惊人炫目。”凉州石窟位于武威市城南50公里的张义镇灯山村,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



▲武威天梯山石窟第十三窟(拍摄:武威大马文化传媒)(拍摄地点:武威市博物馆“大道攸归——五凉文化展”)



▲北凉飞天(拍摄:武威大马文化)(拍摄地点:武威市博物馆“天梯神韵 凉州佛光——天梯山石窟专题展”)

武威天梯山石窟历经北凉、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西夏、蒙元、明清,历朝历代都对凉州石窟有延续修建。
北魏拓跋焘时,大量的凉州人才迁往平城(今山西大同)这其中就有主持开凿了凉州石窟的高僧昙曜。天梯山石窟的凉州飞天壁画,也得以延续在平城和洛阳。(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说:北魏取凉州,而河西文化遂输入于魏,其后北魏孝文、宣两代所制定之典章制度遂深受其影响,故此(北)魏、(北)齐之源其中亦有河西之一支派,斯则前人所未深措意,而今日不可不详论者也。”北魏孝文帝礼佛,重用姑臧李氏始祖李冲大造洛阳,凉州飞天因此传入洛阳。《洛阳伽蓝记》卷二载:“石桥南道,有景兴尼寺,亦阉官等所共立也。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 )
据北京大学考古系第一任系主任宿白先生的考据,武威天梯山石窟就是史料中多次提及的凉州石窟。在《中国石窟寺研究·凉州石窟遗迹与“凉州模式”》一文中提及,考古队曾在凉州天梯山编号第1窟和第4窟发现比敦煌莫高窟现存早期洞窟的壁画还要早的壁画。



▲凉风东渐,文脉延年(拍摄:武威大马文化)(拍摄地点:武威市博物馆“大道攸归——五凉文化展”)



▲无量寿佛造像碑&云岗石窟二十窟(拍摄:武威大马文化传媒)(拍摄地点:武威市博物馆“大道攸归——五凉文化展”)



▲敦煌石窟和“凉州模式”(拍摄:武威大马文化)(拍摄地点: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



▲五凉文化对敦煌莫高窟的影响(拍摄:武威大马文化)(拍摄地点:武威市博物馆“大道攸归——五凉文化展”)

如果您来到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一定会被“昙曜五窟”而震撼。这是凉州工匠在平城留下的伟大作品。可以说大同云岗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的源头都是武威的天梯山石窟。甚至敦煌莫高窟也深受五凉文化的影响,当然这是后话了....
<hr/>阅读更多:

大马文化:武威为什么可以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西北首府?
大马文化:「五凉文化」以五凉文化为主,十六国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大马文化:「西北胜迹」史料之中记载的“凉州绯色天下之最”指的是什么?
大马文化:「西北胜族」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六脉神剑的灵感来源于武威
大马文化:「西北美食」在武威姑臧有一种惊为天人的美食名为“凉州软儿梨”
<hr/>编辑后记:

凉州城[1]就是武威城,凉州即特指武威郡[2],武威古称雍州[3][4][5]、凉州[6][7]、雄州、亮州[8]、猪野[9]、雍凉、盖藏[10]、姑臧[11][12]、翅城、赤乌、龙城、神鸟、西凉[13]、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14]、武定、武兴、凉城[15]、雍郡、凉郡[16]、莲花城(狼山城)、七级城、不夜城、盖鸟城、阴山城、卧龙城[17]、三骡城、凤鸟城、展翅城、雍凉之都、天府之国[18]、文武之都[19]、雍城、侠都、凉都、雍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姑臧,先设雍州,后改凉州[20],之后又改雍州,后又改名为凉州,因此称武威是“雍凉之都”。凉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很早。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周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武威郡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21],汉武帝刘彻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国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设置为西北的文化、军事、政治中心。
凉州(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著名的凉州词(凉州曲)(凉州令)、西凉乐、西凉伎都曾在这里形成和发展,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武威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凉都督府、凉州牧、凉州刺史、凉州大中正、北魏凉州镇、北魏姑臧镇、河西节度、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甘肃提督、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正一品凉州将军府的政府驻地。
凉州(武威),匈奴时期休屠国[22]国都;西汉宣帝时期的凉州州治;新朝王莽雍州州治;东汉桓帝时期的凉州州治;东汉献帝雍州州治;曹魏时期凉州州治;北魏时期的凉州镇(北魏前中期三大镇,凉州、长安、统万城)。新朝末期的窦融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隋末时期的大凉;唐末时期的浑末(慕容氏)、温末(论氏)、六谷吐蕃(折氏);粟特回纥Hor国;西夏时期的齐国、夏神宗都曾在此建都。后历代中央集权制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统领西北地区,统辖西域和藏地:西汉时期,为凉州刺史府;窦融时期,河西五郡大将军府;新朝时期,雍州刺史府;东汉时期的凉州刺史府;曹魏时期的雍凉中都督府、征西大将军府;北魏中期的北魏三镇之首的凉州镇,凉州镇都大将、凉州大中正所在;西魏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末期的凉州大总管府;唐周时期,凉州大都督府、河西道特区的河西节度府;西夏时期的西经略司所在;西夏都城;元朝时期的西凉王(阔端)府;明朝时期,凉州卫府;清朝时期,正一品凉州将军府;凉州府所在。
按照历史地理学来看:中古时期的武威郡包括今天的黄河西岸所有地区,具体分别为:白银市景泰县、白银市平川区、白银市靖远县、白银市会宁县部分、兰州新区、宁夏中卫市、吴忠市部分、兰州市皋兰县、兰州市永登县、武威市全境、金昌市全境、青海省互助县部分、青海省门源县、青海东部诸县,内蒙古阿拉右旗、内蒙古阿拉左旗、内蒙古乌海部分。因武威地处黄河以西,故也被众多史料典籍称之为河西之地、河右之地。
武威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誉为“雍凉之都”。武威地势平坦,有着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汉代时期凉州就有着“国家番卫,天下要冲”的称号。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凉州箴[23](雍州箴)[24][25]》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
凉州(今武威)是古西北首府,是西北第一大城,有着数不胜数的历史古迹和历史名人(西北胜迹、西北胜族)。知名史学家钱穆先生说「凉州赛于长安」,就是说凉州(武威)比长安还要繁华鼎盛。[26]「凉州学」「敦煌学」知名学者齐陈骏先生指出:“古代真正的西部文化在凉州,而凉州的中心,则是武威郡”;齐陈骏[27][28]先生认为西部文化“是中原汉族的农业文化、西北的游牧民族文化,以及西来的西域文化相互融合的融合体”。
实际上凉州文化是洛阳文化的承续,凉州金氏(武威金氏)金日磾虽在西汉大放异彩。但纵观凉州历史,凉州武力豪族(凉州集团)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的时候,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东汉六大家族[29],与凉州关系密切,武威窦氏更是举足轻重,深刻影响着东汉的进程。东汉末至曹魏时期,太尉段熲、太尉贾诩、明元郭皇后、雍凉大都督司马懿等,都与凉州(武威)有关。
曹魏权臣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子司马炎建立西晋。西晋文化本为魏晋风骨,来自曹魏。西晋继承了曹魏的文化遗产,而西晋的士大夫阶层中,又以京兆杜氏[30][31][32]、河内常氏、河东裴氏、陈郡谢氏、安定张氏、武威贾氏、河内司马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河东魏氏、陈留江氏、广平陈氏、赵郡李氏、赵郡冯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中山王氏(武威王氏)、颍川荀氏、东阳陈氏、荥阳郑氏、敦煌索氏等为文化核心,这群人仕西晋司马家,后代因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大多避乱西北前凉姑臧与凉州本地的武威贾氏、武威阴氏等共同治理凉州,开办学校,故汉文化并没有在十六国时期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保存在了西北前凉。
正是由于这一群人来到西北的核心凉州才有了前凉的盛世。而后,后凉延续了前凉的文化和建筑遗产。而后,南凉继承北凉、西凉。而后,西凉、北凉亦继承南凉。而后,北魏攻灭十六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北凉,亦全盘吸收北凉之文化于人口。北魏拓跋鲜卑汉化的过程,凉州移民功不可没。北魏裂东魏、西魏,此余脉依旧不断。

东魏变北齐,属于北魏的正规军。西魏变北周,属于北魏的杂牌军。故文化上,凉州系主要在东魏,但是在北齐和北周时期,凉州文化对他们的影响非常之大。北周北齐归于隋,隋唐余脉姑臧遗风正就是如此来源。洛阳和凉州的文化接力,让陈寅恪先生连连惊叹[33]。十三朝古都洛阳[34]和西北第一城凉州城,就是如此的文化渊源。


参考


  • ^《十道志》曰:凉州,武威郡。
  • ^《晋书·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凉》武威郡汉置。统县七,户五千九百。姑臧 宣威 揖次 仓松 显美 骊靬 番禾
  • ^《后汉书孝献帝》记载:“(兴平元年)夏六月丙子,分凉州河西四郡为雍州。”
  • ^《三国志集解》记载:“河西四郡”即武威郡、酒泉郡、敦煌郡、张掖郡为雍州。后又改居延属国为西海郡,又增置西郡,再加张掖属国,共武威郡、酒泉郡、敦煌郡、张掖郡、西海郡、西郡、张掖属国。共六郡一属国。此雍州初立属郡。
  •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
  •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历代州域形势五唐上·凉州》凉州汉曰武威郡。曹魏为凉州治。晋以后因之。唐仍为凉州,亦曰武威郡,领姑臧等县五。今为凉州卫。
  • ^《释名》曰:西方寒冻,故曰凉。
  • ^凉州刺史甚至还升格为都督,如《唐康续墓志铭并序》追记“曾祖德,齐任凉州都督”。[133] 此外,《唐赵宗墓志铭并序》追记“曾祖德,齐亮(凉)州盘和县主薄(簿)”。[134] 北齐未设置亮州,张琛认为“亮”字为“凉”之误,甚是。河西凉州从汉代起,就设置了番(又作盘、磻、蕃)和(又作禾)县(有时为郡、镇、府),[135] 墓志中的“亮州”当即凉州。——《凉州刺史虞弘的家族与生平》
  • ^《异物志》曰:古渠搜国,当大宛北界。猪野,今姑臧界猪野泽是。
  • ^《晋书》曰:姑臧城,匈奴所筑旧盖臧城,语讹后云姑臧。
  • ^《明一统志》记载:“姑臧废县在(凉州)卫东北二里”。
  • ^清乾隆《武威县志》记载:“故城(姑臧城)在县东北二里”。
  • ^明代张恒《凉州词》:“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
  • ^《资治通鉴·张轨传》怀帝永嘉二年春二月,张轨病风,口不能言,使其子茂摄州事。陇西内史晋昌张越,欲逐轨而代之,与其兄酒泉太守镇及西平太守曹祛谋,遣使诣长安告南阳王模,称轨废疾,请以秦州刺史贾龛代之。龛将受之,其兄让龛曰:“张凉州一时名士,威著西州,汝何德以代之!”龛乃止。
  • ^《后汉书·光武帝记》唐 李贤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 ^《凉州·敦节俭条约》:丧祭之费用易节也。先圣云,“礼,以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凉郡风俗,竟尚繁文。一遇丧事,多延僧道。盛备声乐,彩楼台阁,以耀观瞻。更无论有服无服,凡吊奠者尽行挂孝。
  • ^《太平御览▪偏霸部八前凉张轨》姑臧城匈奴所筑也,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地有龙形,故名卧龙城。
  • ^清朝著名学者吴大成对凉州十分赞赏,称西凉府(武威郡)是天府之国,他在《西夏书事》中写道:“得西凉则灵州之根固。况其府库积聚,足以给军需、调民食,真天府之国也。嗣后保吉身亡,德明终能保守灵、夏,岂非凉州畜牧甲天下,借以养成锐气哉 !”
  • ^圣人之道无所不包,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凉州士风壮猛,庶众便习兵事,武威这个地方文武双全。“武成王庙(武庙)从祀凡七十二将”是宋代官方对过往历史人物的战功、忠诚、德行等综合性的考核后才确定的。能文能武的人,入选的可能性更大。查唐朝武庙的的史料《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有这样一段话:“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宣。出师命将,发日引辞于庙。仍以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天宝六载,诏诸州武举人上省,先谒太公庙。乾元元年,太常少卿于休烈奏:"秋享汉祖庙,旁无侍臣,而太公乃以张良配。子房生汉初,佐高祖定天下,时不与太公接。古配食庙庭,皆其佐命;太公,人臣也,谊无配享。请以张良配汉祖庙。”注意“牲、乐之制如文宣”这句话。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武庙和文庙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文庙的十哲、七十二弟子和二十二贤,和武庙的四圣、十哲、七十二将,如出一辙。武威有凉州文庙(武威文庙)也有凉州武庙,因此凉州(今武威)被誉为文武之都。
  • ^最早的雍州说的就是如今的凉州一带。武威先设雍州,后改凉州,之后又改为雍州,然后又被改为凉州。因此,西北首府武威成为了雍凉之都。《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
  • ^《汉书·武帝纪》这个是最早记载武威郡的,《武帝纪》第一卷里武威郡最初的设立是元狩二年(121):元狩二年夏,马生余吾水中。南越献驯象、能言鸟。将军去病、公孙敖出北地二千余里,过居延,斩首虏三万余级。匈奴入雁门,杀略数百人。遣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皆出右北平。广杀匈奴三千余人,尽亡其军四千人,独身脱还,及公孙敖、张骞皆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江都王建有罪,自杀。胶东王寄薨。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
  • ^《后汉书·金日磾传》金日磾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着。
  • ^《艺文类聚》六、《初学记》八、《古文苑》。案《初学记》为《凉州箴》。
  • ^《雍州箴》:黑水西河,横截昆仑。邪指阊阖,画为雍垠。上侵积石,下碍龙门。自彼氐羌,莫敢不来庭,莫敢不来臣。每在季主,常失厥绪。侯纪不贡,荒侵其宇。陵迟衰微,秦据以戾。兴兵山东,六国颠沛。上帝不宁,命汉作京。陇山以徂,列为西荒。南排劲越,北启强胡。并连属国,一护攸都。盖安不忘危,盛不讳衰。牧臣司雍,敢告赘衣。
  • ^扬雄《凉州箴》:黑水西河,横截昆仑。邪指阊阖,画为雍垠。每在季主,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陇山以徂,列为西荒。南排劲越,北启强胡。并连属国,一护彼都。
  • ^知名史学家钱穆先生的弟子严耕望《严耕望·中国历史地理·唐代篇》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凉州(武威)西控西域,北控回纥,南控吐蕃.....交通又极发达,凉处要冲复为回鹘、吐蕃贸易之所,故形成一大商业中心.....灯树万点,赛于长安,其盛可知。”
  • ^齐陈骏,兰州大学敦煌学学科创始人、敦煌学研究所前所长、《敦煌学辑刊》主编。
  • ^齐陈骏,1986年为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为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敦煌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甘肃省敦煌学会副会长,《敦煌学辑刊》主编。  教学中曾开设过《魏晋隋唐史料学》、《魏晋隋唐经济史》、《汉唐职官制度》、《中国历代选举用人制度》、《历史文献学概论》、《敦煌学概论》、《河西史》等十几门课程。科研方面有《试论隋和唐初政权》、《唐代宦官述论》、《从隋代职官制度改革看专制主义政治的加强》、《关于评价隋文帝杨坚和“开皇之治”的几个问题》、《唐代的科举与官僚入仕》等几十篇论文。近年以来,专心研究河西走廊古代史地和敦煌文书,写有《五凉史略》、《河西史研究》两书和敦煌文书中有关职田、法律、遗产继承、地理沿革方面的多篇论文。还参与撰写了《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地名辞典(甘肃卷)》、《丝绸之路繁荣与法律文化研究》等书。《西北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卷)于2003年出版。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总计约200万字。
  • ^六大家族,指东汉早年帮助刘秀复兴东汉王朝的窦融家族、梁统家族、邓禹家族、耿弇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家族(阴陆、阴识)。在东汉的近二百年里,这六大家族的众多重臣辅佐了十多代皇帝,为东汉帝国开疆拓土,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世之功,也传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 ^《魏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三◎韦阆 杜铨 裴骏 辛绍先 柳崇》:韦、杜旧族门风,名亦不殒。
  • ^《梁书 列传第四十》:(梁元帝诏曰:)掞,京兆旧姓,元凯(杜预)苗裔,家传学业,世载忠贞。
  • ^《旧唐书 卷一百七十七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杜氏三世辅相,太尉陷于横流,临难忘身,可为流涕。汉代荀陈,我朝崔杜,有子有弟,多登宰辅。”
  •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论略稿》:“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北)魏、(北)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https://zhuanlan.zhihu.com/p/584565339
  • ^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10-12 11:00 , Processed in 0.3987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