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8|回复: 0

文化馆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2-11-25 15:3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化馆是县、市一级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也叫文化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给群众文娱活动提供场所。目前我国各省市基本都有文化馆,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文化馆将被建设。
2011-2017年,中国群众文化机构(包括文化馆、文化站,文化馆又包括综合性文化中心和群众艺术馆)数量保持小幅增长,文化机构数量相对稳定,2017年末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4521个,比2016年末增加24个。中国的文化馆事业发展到今天,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文化事业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历史性转变:从上到下,设施、设备、资源等硬件条件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总体而言,各级文化馆无论是规模建设,还是人才队伍建设;无论是服务内容的完善,还是服务形式的更新;无论是阵地服务、流动服务还是数字服务,都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然而,各级文化馆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在不同区域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设施设备利用率低、文化活动参与率低、群众满意度低等问题。
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文化馆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提升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根本保证。事实上,文化馆内设机构布局是否科学、从业人员专业匹配是否到位、服务的项目是否标准规范、服务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等都将直接影响到文化馆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要想提升“文化服务力”,一支结构合理化、队伍规模化、业务专业化的队伍是文化馆效能提升的人才保障。在第四次文化馆评估标准中,将“业务人员主要门类配备齐全”纳入文化馆评估定级的必备条件,明确指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摄影、书法、文学、网络管理、理论研究、非遗(或其他)等11个门类均配备专业业务人员。缺少一个门类降一级”。省一级是11类、地、市一级是8类,县市、区一级要求是5类,可以根据本地区艺术特色调整门类,控制在20%,人员编制等于或小于门类数量的,可以兼职。这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也足以体现对各级文化馆人才队伍和专业匹配的关切和重视度,更是“文化服务力”的切实保障。
文化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的服务机构,体现着对于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导向作用。因此,文化馆的发展要着眼于居民对于文化素质提升的要求,满足大众文化生活要求;以区域特色为建设的根本,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人文情况,做好文化馆发展定位,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性目标,从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寻求适合文化馆发展的特色道路。
满意度咨询(SSC)作为亚太专业满意度咨询机构,多次为国内市、区级公共文化场馆提供公众满意度第三方评估测评服务,并且通过对不同城市的公共文化体系服务公众满意度第三方调研评估,建立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体系,以及科学的评估流程,专业的报告,最终赢得客户的高度赞扬和信任。
此外,满意度咨询(SSC)为政府及相关单位提供的第三方评估项目涉及城市环境、文明城市创建、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公共安全、风险评估等维度,调研内容多样,调研手段丰富。与深圳、广州、珠海、惠州、长沙、北京等各个地区的政府及下属单位均有长期的合作,拥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调研体系,从客户需求挖掘、分析、调研方案策划、到项目组织实施、人员培训、数据采集与复核,数据处理与分析、再到报告撰写、总结陈述、及后期培训等服务均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流程、环环相扣,力保每个项目的圆满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10-13 16:36 , Processed in 0.0984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