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新手上路
纸条解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为我们留下了辉煌的建筑艺术。这些词语就可以用来形容传统建筑之美,部分词语比较少见,用在作文中令人耳目一新。 示例: 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与历史名片。无论是饱经沧桑的深宅大院,还是美轮美奂的琼楼玉宇,只要穿梭于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之间,远望层楼叠榭,近看碧瓦朱甍,心灵便会沉浸在宁静幽远之中,被传统之美所震撼、涤荡。
纸条解读: 这组成语都是用来形容书法艺术的,细致地描绘了书法艺术流畅矫健的姿态,用在作文中可以增添文采。 示例: 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血脉而千年不绝的密码,而汉字之美在书法艺术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书法中单字的银钩虿尾令人惊奇于精巧之美,而全篇的行云流水则令人感叹开阔之美。书法之形中亦含神,隶书的丰筋多力、行楷的矫若游龙、草书的龙飞凤舞,都是书法家心性品格的外化,也是华夏子民精神的缩影。
纸条解读: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众多、成就瑰丽。这些成语可以用在对绘画和对画家的描写上,使作文更生动。 示例: 现当代优秀的中国画家,往往都实现了对东西方艺术的融会贯通,从而臻于更高的艺术境界。吴冠中便是个中典型,他下笔风雷、不拘绳墨,借鉴西方技法,突破传统的桎梏,让湿润的线条与斑斓的色彩自由挥洒,但山水风光的形象依旧蕴含着国画的美学。两种艺术理念本应势同水火,却在他浑然一体的画中实现了水乳交融。
纸条解读: 文化传承、文化创新与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相互关联的不同方面,在作文中用到这些词语,可以使得论述既有文采又有层次感。 示例: 立足传统、推陈出新、兼收并蓄,“三管齐下”才是新时代中华文化不断发展的应有之义。唯有不忘初心,一个民族才不会陷入身份的焦虑与迷失;唯有吐故立新,一个民族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笑傲群雄;唯有开放包容,一个民族才能在相互镜鉴中彰显自己的独特色彩。
纸条解读: 前两句描述了文化传承的方式,是挖掘历史和坚守传统;后四句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可以用于多角度论述文化传承这一主题。 示例: 对于国家社稷而言,传统文化就像一根强韧的细丝,不易察觉地将分散的个体串成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对于个体而言,“人应该站在传统上,思想才会深刻”,须有传统文化的滋养,我们新青年才能在心智与品格上成长为参天大树。“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亦是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使命。常书鸿先生被敦煌的宏伟所震撼,毕生为守护敦煌艺术奔走呼号,甚至不惜变卖家产,为全民族留下了这一空前绝后的文化瑰宝,也成就了“敦煌守护神”的百世流芳。我们也应以此为榜样,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不懈奋斗。
纸条解读: 这些句子都强调了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后两句为古诗词,在作文中化用,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 示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这两句诗道尽了文化创新的精髓。静止自守的文化只会沦为一潭死水,而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我们的文化才能保持活力、走向世界。 90后博主李子柒以短视频这一新的传播形式,细致入微地展示了桃花源般静美的中国式乡村生活。手工阿胶、桂花酿酒、文房四宝……镜头下这些精致的传统工艺之中,浸润着无限古意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千千万万的外国观众为之倾心。 惟有像李子柒这样让传统与现代交融、让技术与文化交融,才是我们讲好中国故事、输出华夏文明的最佳路径。
纸条解读: 前两句从文化自信的力量出发进行论述,后三句的观点则是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对其他优秀文化兼收并蓄才能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让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这些句子可以递进使用,使议论显得更有层次感。 示例: 无论是自高自大还是妄自菲薄,都不是一个文明昂扬向上的姿态。“越是自觉自信,就越能胸有成竹、珍惜自身,同时越能改革开放,兼收并蓄。”诚然,文化自信才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脊梁,挺直它,我们才能心态平和、不卑不亢地认知自我、学习他人。 一方面,我们借鉴海外成功经验,创造了洛天依等年轻化又不乏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李子柒与“滇西小哥”等博主在跨文化传播中也将美丽诗意的中国形象传遍寰宇。 我们应保有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并“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让中华文化在共同繁荣中焕发新生。
使用道具 举报
6
11
4
0
2
7
9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10-12 20:41 , Processed in 0.11119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