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2|回复: 0

教育学考研-中国教育史-核心考点45

[复制链接]

2

主题

6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3-6-26 18: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教育史:第八章 近代教育的起步——维新派教育思想(梁启超)
考试题型:所有人全题型备考
考试难度:★★★
重要程度:★★★★
今日作业:中国近代第一个开办的女子学校是?

考情分析:专硕和教育学非统考的同学注意一下,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在考试的时候,基本上全题型备考,考察论述的概率也很大;311主要是考察选择题,所以注重细节,但是建议大家进行论述题备考。

(一)“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
梁启超与康有为一样,都持有“教育救国论”的观点,故非常重视教育作用,认为国家强弱以教育为转移。只有变法图强,才能兴学校、开民智。
梁启超阐述了“民智”与“民权”的关系:只有首先提高了人民的文教素质,然后才能在中国实现民权政治。“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有六七分之智,即有六七分之权;有十分之智,即有十分之权。”
梁启超从这一角度论述教育作用,他的这种认识是卓越而深刻的,然而在当时的中国,仅靠教育去“救亡图存”显然是行不通的。这一点他与康有为的见解是一致的。

(二)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与康有为不同的是,梁启超更强调教育应有明确的“宗旨”,即指出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他提出教育要培养“特色的国民”(“新民”)。
“新民”,应具有独立的人格,权利义务并重的思想,有知识、道德和才干,既能自主、自立,又有团体协作精神。
这种“新民”必须具有新道德、新思想、新精神、新的特性和品质,须具有公德、国家思想、自治、自尊、合群、尚武等品质。克服中国人在专制社会中形成的品格缺陷。他认为只有造就出这样的新民,才能拯救国家的危亡,振兴中华民族。事实上,这就是资产阶级的新一代,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在培养人才上的积极要求,不失为一种进步的教育思想。
这些主张已显然具有反封建的色彩。他把教育看作是制造国民之工具,而不是制造官吏之工具,这对封建教育和洋务教育而言,显然是一个进步,它代表着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独立、平等、民主的利益,后世的普及教育、义务教育等等,正由此派生出来。

(三)论学制
梁启超积极提倡兴学校,模仿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设计国家教育体制:五岁以下为“幼儿期”,受家庭教育或幼稚园教育;6~13岁为“儿童期”,受小学教育;14~21岁为少年期,受中等或师范教育或各种实业、专门学校的教育;22~25岁为“成年期”,受大学教育。大学分文、法、师范、医、理、工、农、商诸科。各类学校是互相衔接的,按学习程度递进,不能越级。小学阶段为强迫义务教育。
在这方面,梁启超比康有为更有远见,他甚至提出应效法欧美和日本,设立“政治学院”,以培养变法人才和管理人才。

(四)论师范教育、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1.论师范教育
1896年,梁启超于《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集中阐述了师范教育的重大作用。梁启超认为师范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他把师范教育看成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这是深刻、卓越的见解,表现出一位教育家的战略眼光。
2.论女子教育
梁启超认为女子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家庭和种族的后代,关系到国家的强弱。他批判了封建社会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要求仿照西方各国,创办女学,于1898年积极参与中国第一所女学——经正女学的筹办。对于学习的内容,凡男子可学的,女子都可以学。
梁启超主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提倡创设女学,以及他对女学的规划和设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3.论儿童教育
梁启超重视儿童教育,他说:“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他批评中国封建社会的私塾教育,儿童“正襟危坐以圉之”。他十分赞赏西方的儿童教育,主张为孩子办新式学校,学习要循序渐进,先识字,次辩训,次造句,次成文,不躐等也。教育内容应该丰富多彩,要合乎儿童年龄特征。要改进教学方法,如教天文地学,就要像演戏法,童子乐知;教古今杂事,要像说鼓词,童子乐闻;还要教算学、歌谣、声乐、体操等。
他建议孩子一天学习不超过三小时,使其不太劳累,防止造成他们对于求学的畏难情绪,更不可妄施扑教,防伤其脑气,并且还可以养成孩子知廉耻。
他建议为孩子们编辑一套蒙学书籍。认为儿童应该读七种书:识字书、文法书、歌诀书、问答书、说部书、门径书、名物书。对这七种书,都作了详细的说明,并且还指出了教学方法,是我国近代最早提倡各科教材教法的教育家。
在《论幼学》一文中,还专门为八至十二岁儿童拟了一个教学程序表,把孩子从早晨八点上课直至下午五点散学的全部活动分十一项,作了具体的安排。
梁启超的儿童教育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育、学习西方新教育的进步要求。

(五)论废八股,变科举,兴学校
梁启超公开批评以八股为中心的科举考试制度,主张创办资产阶级性质的学校。他认为废八股、变科举能起强国变法的作用。他认为变科举的具体办法有三策。上策是将科举合并于学校,除保留科举的各级科名外,废除了科举实体;中策为“多设诸科”,增加明经、明算、明医、兵法等科;下策为科举取士稍作变通,加试一些实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多点娱乐

GMT+8, 2025-10-14 06:22 , Processed in 0.20876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